从小我就是一个速读者,老爸买来两本儿童/少年书籍,我拿过来狼吞虎咽,他有时会抓狂地说:你别光看故事啊,也得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学习下技巧之类。但是因为老爸自己看书比我还少,更没见他写出点儿什么东西来,对他的意见我置之不理。
最近渐渐地发现,拜互联网所赐,注意力和耐性急剧下降,读书看文章越来越不耐烦,尤其是看小说,已形成了“电视剧读法”,什么长篇大论都能改编成上下集电视剧,呼啦啦抓住主要情节,横竖是某男遇见某女,恋爱中各种阻挠波折,最后皆大欢喜;抑或尸体被发现,警探找线索,最后凶手落网,Voila! 下一个!
疯狂速读,倒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读书万卷,多么有学问(反正都是侦探小说,炫耀起来也没人稀罕),而是性情越来越急躁,追看故事结尾,没心思好好地看中间过程。
前阵子有一天S同学塞给我一篇文章看,说是很有趣。Joshua Foer 写的书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 里面摘录的一段。Foer 本来只是好奇而已,去采访了很多玩速记大赛的纳德,还自己拜师学习速记的技巧,结果学着学着,就把自己给练成了世界速记锦标赛的冠军。这也罢了,有趣是挺有趣的,不过并没有引起我的强烈兴趣乃至自己也想去学一把速记技巧。抓住我的注意力的是其中一段,Foer 说,几百年前,印刷技术有限,世界上的书籍很少,写书的人也少。认识字的那些人,主要是神职人员,读书习惯跟现在人有天壤之别,搞到一本书是珍稀物品,所以要反复读N遍,而且大段大段抄下来,还细细背诵。直到近代,印刷技术和纸张等等的成本降低,书才普遍起来,写书的人也多起来,大家都不背了,囫囵地看也看不完。
(此处省略一千字的各种联想,包括Borges的宇宙图书馆,代代相传背诵的口头传说,华氏451,等等。)
我本来就对古代生存状态有点兴趣,看到这段就立刻被触动了。最近尤其感到读书时没过去那么享受了,看的时候急躁,看完了空虚,也没什么回味和印象,没趣得很。听有声书更糟,脑子容易走神,只抓住只言片语的关键词,大约知道个情节头尾而已。恰好不久之前买了 Kindle,被迫放慢读书的速度,倒是渐渐体味到慢慢读的好处。例如,讲小说之类不时有人提起作者的 "voice",文字的性格,需要慢慢地一行一行看下来才能感受得到。过去,只有很有特点的voice才能吸引我的兴趣,迫使我慢读,大多数小说里的voice都被我错过了;甚至有时候喜欢上一个voice,但是习惯所致,在速读之中忘记了细细品味。
所以最近开始提醒自己慢读。不过常常不小心又跑了起来,尤其是并未爱上文字或者对内容不喜欢没兴趣的时候,免不了呼啦啦地乱翻起来,那倒算了,遇到喜欢的voice,还是想静下心来慢慢地读。生活纷乱,distraction 太多,不容易做到,好在 Kindle 很帮忙。
说起来我从来就不喜欢所谓优美的文字,从来就没兴趣抄名家字句,对字字珠玑的文章多半看不下去,看了也记不住,张爱玲或者Ian McEwan类型的奇诡比喻法对我毫无作用。但实际上并非对 voice 没有感觉没有立场,例如,我很爱好北欧式的朴素风格,前年读的 Per Petterson 的 Out Stealing Horses 把我迷得颠三倒四(但是 Stieg Larson 的唠叨就让我看不下去!),现在细细慢读老朋友 Henning Mankell,也很入迷。还有当然最近开始的 Craig Johnson 写的怀俄明山里警长系列,连串的幽默和温情,我可不想一不小心错过了。
3 comments:
同感。资源太丰富也有其缺点,我没在Kindle上看过书,以前喜欢在网上读,很少有细细体会的时候。看完一本如果喜欢了,买一本纸书收藏,往往第二遍看出第一遍完全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还有写字也是,习惯了instant messaging和短信,略长篇幅组织起来就有点吃力,写工作报告还好,最近写游记就觉得很涩。
同感同感,在网上读最慌慌张张,想慢下来都不行,眼睛不由自主就滑向下一段了。
Even with the plan to read slowly, The Troubled Man's heart-pounding pace is charging me ahead. Mankell's plotting seems to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is is perhaps the best-paced book yet in the Wallander series. Ah, I so do not want it to en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