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Sunday, September 28, 2008

小城之春

费穆的版本留下一个很奇怪的印象。原本看了一些介绍和评论,人人都说拍得清雅含蓄,是一个“发乎情,止乎礼”的故事,是一个幽怨隽永的故事, 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意境和价值观云云。一对无爱情的夫妇,年轻而精力旺盛的太太和久病颓废自暴自弃的丈夫久无婚姻生活里忽然闯进来一个外人,原来是太太的老 情人,但也是先生的好朋友。一个很常见的三角关系,最后谁也没有做出出轨的行为,破坏婚姻不道德的事情。多么符合传统的道德伦理,果然是旧时代文人写出来 的教诲世人抵御诱惑的故事啊。

用自己的眼睛看了影片后觉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方方面面都奇怪,隐隐有张力和怨气,富含心理纹路,让我想起一些深受精神分析学的影响的二十世纪初奥地利小说。

第一奇怪的是外景环境。残破的旧屋,断壁残垣,野草丛生,好像到处都可能埋伏着恶鬼幽魂什么的。一段土路,据说是古城墙,被人物反复去走啊走的。从没看见 “小城”,城里的店铺集市,也没有遇到过邻里熟人,街道行人,即使是室外的镜头也有种幽闭恐怖症的感觉。镜头画面没有远处的背景景色,城墙一直伸到天上, 好像远方不存在外面的世界和山水,只有这个逃不出的旷野。

第二奇怪的是画外音。费穆版一开头就响起女主角玉纹的旁白,点明了整个故事的叙述视角是她的主观角度。嗓音和语气极有特点,沙哑而性感,怨气颇深,一开始就透露出对丈夫的鄙视(“他说他有肺病,我看他是神经病”),有几分画面上绝不显露出的冷酷态度。

最古怪的是,有几处旁白叙述明明是她的声音,叙述的却是她并不在场,不可能知道的画面,例如一开始章医生出现在戴家门口敲门“没人听见”,但她又怎么知道 呢?后来章医生悄悄把戴礼言的安眠药换成了维他命,并无人看见,又从她的旁白中叙述出来,并且声称他的动机是“害怕我寻短见”,她又是怎么知道呢?是否可 信?

这是导演的疏忽,穿帮了?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对于我这个阴谋论者来说,“穿帮”这么简单的理由很难让我就此放手。女主角的旁白到处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有 些十分关键的地方拒不解释,无声无息,有些解释又很明显是在自欺欺人地为自己辩解,她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unreliable narrator)。实际上,这个不合逻辑的旁白揭露了“安眠药被偷换” 这个重要的plot twist,却被田壮壮在他的版本里给剪掉了。有了这个twist,费穆的版本更加诡异和反讽。

为什么这部影片受到那么多人的推崇?连我爹都念念不忘,几十年前看过,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赞叹而说不清好在哪里。它并不是一个迎合人民饭特西的故事,但也不是硬性推广道德价值的样板戏。

让我惊异的是费穆的表现手法,坚持让观众自己解释人物的动机和心理,不露自己的意图,这才是此片的关键。每个人口中说的台词,都不是他们心里想的念头。如 果你拿剧本来只看对话,没有动作提示,会完全摸不着头脑。除了每个角色说的言不由衷的话以外,就是大段大段的无台词也无背景音乐的段落,用人物的行为来揭 露他们的动机。观众只能拿这些行为对照台词中的烟雾弹来进行揣测。这是罕见的表达手法,我一时能想起的,有可比性的,竟然只有最近看到的电视剧 Mad Men。只不过 Mad Men 更多地通过言不由衷的台词透露人物潜藏的真实思想和性格。

电影不比小说,可以大段大段地描述人物心理活动,或者用全知视角的口吻直接解释情景和来龙去脉。电影必须在100分钟左右,让我们立刻认识几个陌生人并且 理解他们的动机和感情。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借用台词交代情节和历史,对话就常常要起到解释的作用,不能完全模仿真实人生。而费穆偏不,宁可让观众猜,也要让 人物之间的对话保留人生中常见的隐晦,这就是为什么要加女主角的旁白。

真实生活里,什么样的环境有最多的虚委与蛇,言不由衷的对话?费穆说得没错:夫妻之间!幸福的夫妻无话不说,掏心掏肺,不幸福的典型则如戴礼言夫妻一样, 嘴上说着相敬如宾的话,手里扔着东西,嘴上说着“她是好人”,心里想着“她恨我”。这已经不是"show, don't tell" 的境界,而是"show one thing, tell another" 的程度,在电影里很少做得这么彻底,我认为最适合某些故事---制约规则强大的社会,例如中国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即使用人物的行为表达动机和心理,费穆也并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四个人,每人都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思路来行事,导演只给我们看他们的举止,并不引导我 们对事件的解释。作为观众,就好象看见街上两个不认识的人在争吵打架,不同的人因为自己的背景而得到不同的解释,又好像是盲人在摸一个大象,只能猜到却看 不见这个生物的巨大。它是一个谜,一个多元方程式,因为数据不够而得不到肯定的答案,每个人的解释和猜想更多反应观众自己的心理和世界观。很神奇吧?“小 城之春” 是那种罕见的镜子作品,你往里面看,看见的却是自己。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如果相信爱情和世界终究是美好的,就会假设人物终究是善良的。他会把戴礼言的自杀行为解释为要成全玉纹和章医生的爱情。一个道德标兵会 把玉纹最后留下来的决定解释成改邪归正,认识到了丈夫的好处和传统道德的重要性。一个自己搞过婚外恋的人,会深深同情章医生的两难地位。一个被爱人欺骗背 叛过的人会为一对“狗男女”未曾得手而拍手称快。一个生性浪漫的人会认为这是个爱情悲剧,相爱而不能在一起,多么“遗恨九重天”!多么哀怨,余香袅袅,多 么美丽。

田壮壮这样的理想加浪漫主义的男人,被原作迷惑吸引了这么多年,重拍出来的影片,很明显表达了他自己对这个多元方程式的一种解法。这是他的解释,也许可以 成立,但仍然在几处做了相当重要的改动,说明田壮壮同情戴礼言,相信他是爱玉纹的,而他的自杀也是好意,同时也同情章治忱,认为他的矛盾就是书上写的爱情 和兄弟道义的冲突。在田壮壮的脑子里,大家都是好人,都是被情所困而已,但心地本质都是纯良的,无私的,这是一个正统的三角恋爱的故事,他们都在爱着对 方。只不过他对女主角的动机一头雾水,即使相信她也是好人。我的解释却跟田壮壮的版本颇有不同。要达到他的解释,那几个地方非改不可,跟原作已经分道扬镳 了,合乎本意的解释一定不能脱离原作给的线索。

一个思想乖张、没有道德感的坏人,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

太太玉纹跟丈夫戴礼言的关系,我在别处看见过也读到过,就是两个被迫绑在一起的人,互相憎恨又无法分开,有点张爱玲,有点Edith Wharton,更有点Tennessee Williams。有一些细节,在我看来都是证据,例如玉纹喜欢整天整天地在妹妹房里绣花而不是自己房里,后来还冷不丁冒出一句“我不该老去妹妹房里,她 也说过不希望我去”。那为什么她还老去呢?要对照影片后面的一场戏,想想才明白,玉纹的房间在丈夫的房间隔壁,而妹妹的房间在花园另一角,离得远哪!

另一个可疑之处,礼言到底有什么病?据太太说,他坚信是肺病。注意田壮壮对这个设定是照单全收的,让他动不动就咳嗽咳嗽,但是在费穆的版本里,从来没见他 咳嗽。章医生给他检查后得到结论说他的肺病不要紧,但是心脏“不大好”,抑或是心病?一开头就见他把太太买来的药当着她面扔掉,这段戏中两个人的对话十分 微妙,他挥舞着“我对不起你,你委屈了”的旗子,但是又拎出“可我是个病人,所以你也不能怪我”的借口,一边扔药包发脾气,一边又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 在脾气这么坏”。典型的 passive aggressive 神经质的行为,用“我有病”来赢得别人的同情和纵容。而从太太的态度来看,她早已不吃这一套了。也许他们之间这种冷战已经进行了许多年,而他一直没找到新 的手段,只有越来越歇斯底里地用强调自己的病来吸引“太太妈妈”的注意。跟一般的夫妻斗法手段一样,时间一长效果适得其反,你越是哼哼叽叽,对方就越发厌 恶反感抵抗。(就好象,一方越是对配偶抓得紧,对方越是要逃跑,而这一方越是要疯狂地控制他,恶性循环。效果极差而不自知。)在这个关系里,丈夫和太太互 相打击的手段都是罪恶感:太太用自己咄咄逼人的性感和生命力来证明丈夫对自己欲望的亏欠,而丈夫用病来提醒太太的责任和道义。太太心里对丈夫越是鄙视,行 为上就越是滴水不漏,尽职尽责;而丈夫感受到她的鄙视,却没有把柄,在外人面前一边说“我太太人是很好的”,一边又忍不住抱怨“她越对我好,我越觉得她 冷”。

实际上,太太对先生的憎恶已经十分明显,期间礼言有两次对玉纹示好,希望她留下过夜,却被她坚拒不肯。拒绝跟先生亲热,表达对他的身体的藐视,是她手中的 一个有效武器。很明显,内心深处他还象个小男孩一样依恋她,而她巴不得离他远远的。但是田壮壮的版本中却费尽心机地暗示其实他们夫妻还是有感情的,勉强为 结尾做出光明的铺垫。

另一个中心问题是,玉纹爱章医生吗?章医生爱玉纹吗?这真的是一个相爱而不能在一起的长恨歌吗?

十分关键的一场戏是影片正中间的一段,玉纹与章治忱开诚布公地讨论她的婚姻。玉纹承认“我心里是你”,又诉苦道,“他是我丈夫,我得死心塌地服侍他”,最 后“你叫我怎么办”。意思已经十分明确。章医生答了一句:“可又叫我怎么办?” 这是一段十分有趣的互动过程,一方试探对方愿意帮自己到什么程度,另一方左躲右闪又不便拒绝。

章:“除非。。。”
玉纹:“走。” (她苦等不来对方提出这个建议,只好自己说出口了。)
章:“我走。” (不进她的圈套。)
(玉纹肚子里一定在骂人了,你走你没事儿了,能解决我的问题么?我这苦水白吐了哈?)
玉纹:“除非。。。他死了。” (弗洛伊德早就记录过这种无意吐露潜意识的现象。)

后面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沿袭了这个套路。当然,你可以坚信“他们是相爱的,只是为道义伦理所阻,不便做出越轨的事”,我这个坏人解释为 “她未必爱他,但他是带着她脱离苦海的唯一途径,非得抓住他不可”,虽然难看,虽然恶意,却未必与证据矛盾。注意,玉纹在此后的情节中越来越直接地向章医生求爱,直到高潮段落,醉酒之后跑到他房里长驱直入;而章医生却见招拆招,说:“以后别再瞒着礼言见我。” 在高潮戏里,更是抱起了她之后,想想又放下了,甚至把她锁在房里,自己跑了出去躲起来。哈,他并非对她热腾腾的生命力无动于衷,但是欲望终于被自保的理智战胜,他知道象他这样正经而又责任感的男人,一上床就失去了一切主动权,只能任凭她摆布了,所以绝不能松动。

那段关键的情节扭转也是揭示女主角不可靠叙述的关键。她说章医生把礼言的安眠药换成维他命是因为怕自己因为羞愧而自杀,而我这个旁观者却认为,医生把安眠药拿走更可能是怕她把丈夫给毒死---毕竟她说过希望他死掉的话。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觉得,原来作者是揭露各个人物的软弱和自私的。但其实并不全是,作者揭露以后并没有鄙视各人的弱点和自私,而是把这一切都当成自然的人性,无需进行道德评判。他既不藐视也不赞美,甚至不怎么同情,就是在一旁不带感情地观察他们而已。我觉得这样也很好。

田壮壮的版本,表现了他的浪漫和同情,也表明他对女人思想的无知和对人性心理的一厢情愿。错得最厉害的就是玉纹这个角色,骨瘦如柴,毫无人气,比丈夫更加 林黛玉,完全失去了原作的精髓和灵魂。除了戴礼言这个选角神似费穆版以外,其他人都是典型的现代电影中面目模糊的一套,无个性。而且他也明白自己底气不 足,并未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动机,所以将大多数镜头都拉成中远景,甚至几场感情亲密的二人对手戏也隔了老远,或者隔了窗户,硬是不敢让观众看到演员的表情。 说穿了他就是怕,心虚了。

最后总结一下:人,很少说真心话,尤其是在家里。

The Ending of Le Samourai (1967), Explained

A quick online search after watching Jean-Pierre Melville's Le Samourai confirmed my suspicion: The plot is very rarely understoo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