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端大叔的中世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圣德太子”(2001),剧情尤其缓慢,下集看到一半的地方我还在想 where is this going?然而,在最后一场戏中,圣德太子对(剧中的,非历史的)死敌苏我马子说,“我们害死了伊真。” 以及“为了赎罪,只要我活着一天,大和国就不能再打仗。” 这时再迟钝的观众也应该看得出作者的暗示和寓意——然而,根据我的经验,只有更迟钝没有最迟钝,所以也难说。
日本历史剧一般很少提及外国对本国历史进程的影响,除了黑船事件,而是习惯在几个争权的大佬之间打转。然而这三部曲中有极大篇幅强调从隋唐经由朝鲜半岛(尤其是是百济与新罗两国)传入的佛教和政治理念对于倭国/大和国的重要影响与变革的诱因,这本来就是相当罕见的写法。
“圣德太子”把虚构人物,新罗移民伊真,作为男主角的 BFF (剧本特意强调不是男主的跟班 sidekick)来刻画绝非偶然,明显是借古人之口表达作者自己的立场和寓意:入侵占领朝鲜半岛是日本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目标,朝鲜人民是反复的受害者。朝鲜给日本带来了这些外来文化,得到的回报是贪婪的抢劫,侵略,殖民。例如丰臣秀吉发动的朝鲜战争,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以及对朝鲜半岛的长期殖民。动机在剧中也通过苏我马子之口直说了:在内部权力斗争中胜利的贵族们需要得到赏赐与土地,然而本国的土地都赏完了怎么办?只好去朝鲜半岛抢分给群臣。苏我马子比谁都仰慕朝鲜文化,还精通百济语,侵略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必要而非歧视或仇恨。所以,“好人”圣德太子与“恶人”苏我马子并非不共戴天黑白相反,而是一体两面,代表日本历史中的精神分裂,有时是追求“以和为贵”,有时则发动嗜血战争。绪形拳饰演的苏我马子从头到尾都暗示着微妙复杂的内心纠结,而把太子演得伟光正的本木雅宏在最后一幕崩溃地接受了自己的 complicity. 两个人物融合在一起承担共同的罪恶。
当然历史剧从来都不(完全)是忠实地重现历史,不论如何强调考据真实性,剧本总是人写的,真要完全还原历史观众也不爱看。但是,池端俊策把借古喻今提升到了新高度,也或者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旧高度,反正就是以自己的意图为优先,以历史为背景——只不过他对于历史的态度比莎士比亚稍微更严肃一点,而自己的意图稍微更隐秘一点,倒也不多,一点点而已。历史上的圣德太子固然写下了“以和为贵”的宪法第一条,但朝廷多次想要出兵入侵新罗也是事实,只不过限于客观条件而未能成功。这些都是次要的,是素材,服务于作者的反战主题。
本剧也保持了池端剧本里一贯的特点,常有看似随意而含义深长的台词,值得细品:例如圣德太子两次说,阳光普照大地,平等地洒在每个生物之上;例如苏我马子说,最近总是想吃肉,怎么吃也不觉得饱足,甚至越吃越饿。在两部续集中也常有这种奥妙的细节。
池端俊策作为还记得战争/战后的一代知识分子中为数不多的存留者,也许是最后一个反战主义的倔老头了,孤独地游离于对战争并无感性认识的 cynical 的新新人类之外,继续写着不再时髦的反战主题历史剧。但理想主义不等于脱离现实的空想:如果把三部曲里每一部拿出来单独看,全都遵循大众文艺作品的规则:男主角/好人/反战者/革新派最终战胜了死敌/坏人/好战者/反动派,正义与和平获得了胜利。然而把三部连起来看,拼出来的是一张悲观的图画。圣德太子活着时维持了和平与改革的盛世,但他死后朝廷又陷入激烈的斗争,留下的子嗣也遭到灭门。每一部的主角谁不是想要改革现状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然而同样的故事在历史中反复重演,还可以一代一代地写下去没完没了。对内也好对外也罢,战争与苦难谁也消灭不了,哪怕你是佛祖下凡也没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