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January 11, 2010

不是关于 Avatar 的文章

对这部电影我的评价很低,不过还没到当年看 Titanic 心头火起的地步,就讥笑两句罢了。

电影太长,又没有被强烈吸引,一边看一边就走神儿了,自娱自乐地想别的事儿。想到的事情之一是世界历史中技术先进的外来军队攻打占领技术落后的土著的实例,什么是关键因素呢?武器的先进只是一方面,进攻者也有弱势的地方:长途跋涉而导致供给不足,兵卒劳顿士气受到影响,而且经常人数上不占优势。在脑子里草草地过了一遍过去五百年殖民史,嗯,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美洲、澳大利亚的成功率满高的,我觉得关键一点是武器技术的差距非常大。感谢中国人的发明,进攻者掌握了火枪和火炮的技术,武器优势高出对方一大截,差距太大而不能逾越,此其一。当地土著虽然总人数占优势,但是历史上一直是很多部落共存,一盘散沙,根本没有统一的历史,所以不能凝聚起来抵抗外敌,在北美某些印第安部落被英国政府收买分化,此其二(所以征服中国印度之类的国家难度比较高,即使是多民族的印度,也有大块统一历史和民族 identity)。在某些特例中,例如北美,殖民者大量输入新移民,或者输入从非洲贩卖过来的奴隶,并且屠杀土著,迅速地抹平了双方在人数上的差距,此其三。

但是,殖民攻击者也有惨败的经验,即使追溯到古代,战争技术先进的古罗马和蒙古帝国仍面对维持版图的麻烦,现代的俄罗斯帝国也有自己的麻烦,分分合合。更近代一些的,法国和美国在越南惨败,苏联和美国在阿富汗惨败,美国连个伊拉克都搞不定,似乎殖民主义已经很难依靠军事力量来贯彻和维持了,虽然他们技术上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很可能日本占领中国也是终究不能长久的,虽然太平洋战争加速了日本军事力量的瓦解。另一个略微早一点的例子是英国殖民者在新西兰基本上没讨到好处,毛利土著虽然也部落分化不团结,但是跟和平温和的澳大利亚土著不同,他们骁勇善战,而且吸收学习火枪武器非常快,英国人只好妥协,后来逐渐以文明和制度占了上风,但在战争中真没占到什么便宜。

战略战术这类理论我是完全不懂的,但是远交而近攻以及马背上难治天下这类道理和逻辑还算明白。从越南开始,游击战的功效已经广为流传,帝国主义先进势力还真不方便打长途而长期的战争。自从传统的殖民主义在1940-1950年代前后逐步瓦解,外来军队与土著的战争形势就跟过去不一样了,也许跟世界其他因素的变化也有一定关系 --- 不过孙子老早也讲过瓦解对方内部的重要性。男生里面虽然有大把大把的战争迷,讲起啥啥战役起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但是持宏观角度的人很少 --- 战争不是孤立存在的电脑游戏,而是牵扯到内部的经济社会状况和对外国际关系,包括民族主义(中国人从自己角度出发常以为欧洲人或者印第安人就没有各自内部民族主义或者都是铁板一块)和历史纠葛等等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往往不在于军事,会打仗不如会搞政治 --- 这并不是贬义。

如此结合现实的考虑,George Lucas 倒是想过,在 Return of the Jedi 里面就是用近似儿戏般的手法讨论了他那一代非常熟悉的对越南战争的记忆。可是 James Cameron 显然是想都没想过这些问题。

2 comments:

Unknown said...

这个电影是相当的没劲,我扯回来道。

Little Meatball said...

是啊,而且3D根本就没啥意义。还好我只花了五块半在电影票上。

The Ending of Le Samourai (1967), Explained

A quick online search after watching Jean-Pierre Melville's Le Samourai confirmed my suspicion: The plot is very rarely understoo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