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听上二十分钟呢,我就已经爱上了 Montalbano 系列小说。笑死了,连篇的讽刺与笑话,冷嘲热讽,粗话也毫不吝啬。把修了几座半高楼的 downtown Vigata 叫做 a parody of Manhattan;讽刺官商勾结的社会结构。好吧,等我出差回来就去图书馆或旧书店淘一淘。
下班坐地铁听,几乎要当众咕咕笑起来。大把粗口,而且应用恰到好处,这绝不是 Alexander McCall Smith 式的幽默,而是 grumpy middle-aged man 。第一部 The Shape of Water 上来就讲当地政经,道貌岸然的地方头脸,背后千丝万缕的利益牵扯,贪污腐败,好熟悉。不仅让人想起中国,而且还联想起纽约,Law and Order 第一集就叫 Everybody's Favorite Bagman。
除了社会问题之外,跟法医拌嘴,跟美女调情(不,更确切地说是 fending off women's advances),煮咖啡、做饭吃饭、下馆子,电视剧里那些,原来都是照着小说拍的。
Books, movies, food, and random though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ometimes I confuse myself.
Search This Blog
Monday, November 30, 2009
Sunday, November 29, 2009
有声书
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Skate Canada 照片
The Night Watch 看完了
哇塞,这本书可花了好久才看完。
我觉得我大致明白Sarah Waters 的意图,想象一下在不同的时代下的生活状况,例如1944年的伦敦。但是里面的人物不太吸引我,数目多而层次少,不太满足我的好奇心。说到底普通人的兴趣还是悬疑和猎奇的东西,Fingersmith 里面的猎奇得厉害,又悬疑又惊险又曲折,看着比较有劲。The Night Watch 就没有这些娱乐成分,所以我这个读者的动力打折。
留下最深的印象还不是战争期间人人生活在末世恐惧中的心理,而是英国社会里无孔不入但又很少挑明的阶级差异。其中一个角色甩了现在的爱人而跟了另一个新爱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新爱人来自上层阶级,说话的腔调给她贴了“上等人”的标签,连管治安的 warden 听见她开口都换上恭敬的口吻与她说话。
下一部打算看 Richard Price 的 Freedomland,也是旧书店里淘来的。他的语言特别活,让人嫉妒,人物很“street”。拍成了电影,但是很不卖座。先看完小说再考虑是不是租下 DVD。
Friday, November 27, 2009
Carpenters
上星期新鲜空气访问了 Richard Carpenter,Karen Carpenter 的哥哥和音乐合作伙伴。很有意思的是节目大部分时间在讨论歌曲 arrangement (Richard 曾因为 arrangement 获 Grammy 奖),虽然不懂,听上去很有趣,里面学问颇大。主持人 Terry Gross 显然对音乐很了解,问的问题都非常专业,我听得心痒难熬,因为里面很多似懂非懂的东西,象说黑话一样。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 ... 59&ps=cprs
在 访问中特别提到 Goodbye to Love,这首歌的 arrangement 特别复杂,而且有几段特别长,Richard 说 Karen 举重若轻地唱出来,好像有三个肺。 YouTube 上有的这首歌的视频,可以自己试试跟着卡拉 OK 一下,看看你有几个肺。
以及 We've Only Just Begun 的视频。
当然我对音乐完全不懂。不过这个访问里讨论到流行歌曲的 arrangement 里面的学问,让我想起第一次听到刀郎的歌,特别强烈的印象就是他的 arrangement 很丰富很有个性,给人声增色很多。
外行人听听而已,啥都不懂,还老有人鄙视流行歌曲通俗简单没学问,真是越不懂口气越大。Richard Carpenter 从儿时起就成天躲在他家地窖里听爸爸收集的唱片,甚为渊博。我想起自己从小就躲在哥哥的房间里看小说,只不过我看啊看的,也没看出个事业来。
Karen Carpenter 的嗓音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乐器,操纵起来挥洒自如,举重若轻,似乎全不费力气。 而且非常 intimate,她的低音特别精彩,很有名气。初中的时候,她的歌教我的英文可比上课啦,听对话录音啦,有效得多很多,简直就是教科书。
人声是乐器,是老早就被应用的做法。据说涅,Ella Fitzgerald 的声音就是无与伦比的乐器,她用声音跟其他 jazz 音乐家 jam。
牛人啊。
Thursday, November 26, 2009
Jeremy Abbott 自由滑编排
写给其他冰迷的观后感,放在这里存档。
-------------------------------------------------------
这次跟一个当场认识的加拿大冰迷坐在一起,一边看一边分享印象和感受。虽然经常有不同意见,她的经验多,眼光准,让我也很尊重。(很喜欢加拿大冰迷,非常内行且实事求是,虽然护犊但绝不嫉妒外国对手,而且善良讲礼貌,从不恶意踩别人。)
她看国内比赛多,国际比赛没那么关注,所以过去没注意过 Jeremy Abbott。男单比赛时,我得意地问她,他很好吧?表现力不错吧?她说,不错,不过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有点闷,有点太内向了。我心想,求同存异 吧,Patrick 同场,加拿大的冰迷总不会毫无保留地夸美国男单。后来证明,是我想错了。
到Gala表演时,轮到Abbott上场, 我说,这个节目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为了得到第一印象,我特地事先不加形容。结果,节目一结束她就抓着我激动地说:“这谁做的?这节目谁做的?太好看了,太 适合他了。Jeremy 应该跟他多合作合作呀。”我差点没哭出来。识货啊。我说,瞧瞧这节目里有多少衔接步,几乎没有压步的地方,而且动作的细节跟节拍流动随意的音乐多么吻合, 多么精致。她说,不仅如此,而且充满了感情,这个编排让 Jeremy 释放出内心的感情,不象比赛里总有点放不开的感觉,说明非常适合他的性格。看看结尾那个 spins,连技术动作都能充满了感情,好像 Toller Cranston。这个编排是谁,很了解他哦,怎么不跟他多合作呢?(我都没提过,她立刻看出这个编排跟比赛节目的编排不是同一个人。)我联想到 Matt Savoie 的 The Mission 节目,连个圆形步法都让我看哭了,当然技术动作能充满感情,看谁来编谁来做罢了。
对比一下"Gotta Get Through This"表演节目和圣桑第三交响乐自由滑,节目编排的水平高下立判(Shae-Lynn Bourne 编的短节目我很喜欢),照我说就是有灵魂和没有灵魂的差别。在 NHK 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节目很平庸,当时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觉得平庸,里面不少 transitions,不少难度进入跳跃动作,而且 Jeremy 一般仍然是动作舒展姿态优美等等东西。到了 Skate Canada 现场看了第一眼(训练场)就明白了问题所在。这是一个不带细节不带感情不带性格的实用性节目。连他自己都打动不了,何以打动我?
在动作合 乐方面,这个节目是目前非常典型的模糊派。音乐本身就轰隆轰隆地大而化之,无需将动作贴切地细腻地跟音乐phrases结合起来,无需掐得太准。表现么, 挥两下胳膊,举手抱头,表现一下泛泛的情绪,足够了,也没啥变化和层次。即使设计了很多复杂的衔接步法,高难的jump entry,这仍然是一个感情上细节上相对省力的节目,给脑子留下空间,不必去想感情啊季节变化啊情绪啊主题啊之类的东西,一心注意下面跳 triple Axel 好了。整个节目的主题也很模糊,大概是沉重而戏剧化的情绪,没有故事,没有发展变化,没有背后的深意和象征,没有概念 --- 他不是不想滑太过 conceptual 的节目了吗?这倒是符合了他的赛前宗旨,通俗易懂,没太深的东西,容易消化。你得到了你想要的,满意了吧?
说实话我也不太责备 Abbott,毕竟人人都想在奥运会上获得最佳成绩,而形势已经很清楚了,技术最重要,把4T,3A都好好地完成了,裁判自然会给你高分PCS,他们也不 怎么在乎感情啊主题啊意义啊之类的东西,特别是深沉点儿的含蓄点儿的,大多数时候不过是媚眼抛给瞎子看。要成绩就得牺牲理想,那些没理想的人都一个一个成 功了,PCS比你还高,你愿意坚持理想甘于寂寞么?四年前 Matt Savoie 选择了坚持理想坚持己见,但是他在此之前并未尝过全国冠军的荣誉和甜头,他面对的诱惑没那么大,而且,人家的性格和思想也不同。
对比两个都是 Pasquale Camerlengo 编排的自由滑节目,高桥的“大路”和 Abbott 的圣桑第三交响,感觉都属于粗看很不错但是细节模糊的类型,动作细节很少贴切地跟音乐合上,所以也不怕错过一拍两拍的,谁也看不出来。但是La Strata 稍微好一点,多一分性格,多一分主题,加了一些马戏团杂耍的中间动作,让高桥表现一下自己的个性。而 Abbott 呢,就只有抱头问天了。所以在两个人完成技术动作程度差不多的情况下,换了我也会将高桥放在前面,因为 Abbott 自己跟这个音乐和节目就没有很强的感情纽带,他表现个啥?他不是那种即使听不见音乐都能扭得风生水起的类型。还是那句话,连自己都感动不了,何以感动我?
这个自由滑的编排,在大家都求稳抄近路实用主义一切保证技术的奥运年,是随大流的平庸作品,过目即忘。希望他以后不要后悔。
-------------------------------------------------------
这次跟一个当场认识的加拿大冰迷坐在一起,一边看一边分享印象和感受。虽然经常有不同意见,她的经验多,眼光准,让我也很尊重。(很喜欢加拿大冰迷,非常内行且实事求是,虽然护犊但绝不嫉妒外国对手,而且善良讲礼貌,从不恶意踩别人。)
她看国内比赛多,国际比赛没那么关注,所以过去没注意过 Jeremy Abbott。男单比赛时,我得意地问她,他很好吧?表现力不错吧?她说,不错,不过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有点闷,有点太内向了。我心想,求同存异 吧,Patrick 同场,加拿大的冰迷总不会毫无保留地夸美国男单。后来证明,是我想错了。
到Gala表演时,轮到Abbott上场, 我说,这个节目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为了得到第一印象,我特地事先不加形容。结果,节目一结束她就抓着我激动地说:“这谁做的?这节目谁做的?太好看了,太 适合他了。Jeremy 应该跟他多合作合作呀。”我差点没哭出来。识货啊。我说,瞧瞧这节目里有多少衔接步,几乎没有压步的地方,而且动作的细节跟节拍流动随意的音乐多么吻合, 多么精致。她说,不仅如此,而且充满了感情,这个编排让 Jeremy 释放出内心的感情,不象比赛里总有点放不开的感觉,说明非常适合他的性格。看看结尾那个 spins,连技术动作都能充满了感情,好像 Toller Cranston。这个编排是谁,很了解他哦,怎么不跟他多合作呢?(我都没提过,她立刻看出这个编排跟比赛节目的编排不是同一个人。)我联想到 Matt Savoie 的 The Mission 节目,连个圆形步法都让我看哭了,当然技术动作能充满感情,看谁来编谁来做罢了。
对比一下"Gotta Get Through This"表演节目和圣桑第三交响乐自由滑,节目编排的水平高下立判(Shae-Lynn Bourne 编的短节目我很喜欢),照我说就是有灵魂和没有灵魂的差别。在 NHK 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节目很平庸,当时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觉得平庸,里面不少 transitions,不少难度进入跳跃动作,而且 Jeremy 一般仍然是动作舒展姿态优美等等东西。到了 Skate Canada 现场看了第一眼(训练场)就明白了问题所在。这是一个不带细节不带感情不带性格的实用性节目。连他自己都打动不了,何以打动我?
在动作合 乐方面,这个节目是目前非常典型的模糊派。音乐本身就轰隆轰隆地大而化之,无需将动作贴切地细腻地跟音乐phrases结合起来,无需掐得太准。表现么, 挥两下胳膊,举手抱头,表现一下泛泛的情绪,足够了,也没啥变化和层次。即使设计了很多复杂的衔接步法,高难的jump entry,这仍然是一个感情上细节上相对省力的节目,给脑子留下空间,不必去想感情啊季节变化啊情绪啊主题啊之类的东西,一心注意下面跳 triple Axel 好了。整个节目的主题也很模糊,大概是沉重而戏剧化的情绪,没有故事,没有发展变化,没有背后的深意和象征,没有概念 --- 他不是不想滑太过 conceptual 的节目了吗?这倒是符合了他的赛前宗旨,通俗易懂,没太深的东西,容易消化。你得到了你想要的,满意了吧?
说实话我也不太责备 Abbott,毕竟人人都想在奥运会上获得最佳成绩,而形势已经很清楚了,技术最重要,把4T,3A都好好地完成了,裁判自然会给你高分PCS,他们也不 怎么在乎感情啊主题啊意义啊之类的东西,特别是深沉点儿的含蓄点儿的,大多数时候不过是媚眼抛给瞎子看。要成绩就得牺牲理想,那些没理想的人都一个一个成 功了,PCS比你还高,你愿意坚持理想甘于寂寞么?四年前 Matt Savoie 选择了坚持理想坚持己见,但是他在此之前并未尝过全国冠军的荣誉和甜头,他面对的诱惑没那么大,而且,人家的性格和思想也不同。
对比两个都是 Pasquale Camerlengo 编排的自由滑节目,高桥的“大路”和 Abbott 的圣桑第三交响,感觉都属于粗看很不错但是细节模糊的类型,动作细节很少贴切地跟音乐合上,所以也不怕错过一拍两拍的,谁也看不出来。但是La Strata 稍微好一点,多一分性格,多一分主题,加了一些马戏团杂耍的中间动作,让高桥表现一下自己的个性。而 Abbott 呢,就只有抱头问天了。所以在两个人完成技术动作程度差不多的情况下,换了我也会将高桥放在前面,因为 Abbott 自己跟这个音乐和节目就没有很强的感情纽带,他表现个啥?他不是那种即使听不见音乐都能扭得风生水起的类型。还是那句话,连自己都感动不了,何以感动我?
这个自由滑的编排,在大家都求稳抄近路实用主义一切保证技术的奥运年,是随大流的平庸作品,过目即忘。希望他以后不要后悔。
Wednesday, November 25, 2009
Skate Canada 8g #2
Dube Davison 八
星期天下午 Gala 之前,CBC 弄了几个加拿大选手坐在冰场中心,当众搞问与答,因为事先没通知,我不幸错过了(跟 Gopatrick 到外头去了)。回来以后听别人说问了一些冰迷提出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溜冰生涯中什么人对你影响最深。结果 Bryce 极其深情地说: Jessica 。更有甚者,Scott Moir 在旁边做半开玩笑的感动状。搞得 Jess 非常尴尬,显然她本来没打算说 Bryce,他这么一来她怎么答才好呢?她当场说,如果我说 Bryce 么,就显得我是抄袭他敷衍了事,除了他以外,还是前辈 Sale Pelletier 对我影响最大,他们是榜样。有理有节,谁也没得罪,聪明孩子。
Abbott 是出席者中唯一的非加拿大选手,“国际代表”。我没看见,不知道他说了些啥,希望没说什么太囧的话。据说 Patrick 耍宝逗大家捧腹大笑了。
星期天下午 Gala 之前,CBC 弄了几个加拿大选手坐在冰场中心,当众搞问与答,因为事先没通知,我不幸错过了(跟 Gopatrick 到外头去了)。回来以后听别人说问了一些冰迷提出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溜冰生涯中什么人对你影响最深。结果 Bryce 极其深情地说: Jessica 。更有甚者,Scott Moir 在旁边做半开玩笑的感动状。搞得 Jess 非常尴尬,显然她本来没打算说 Bryce,他这么一来她怎么答才好呢?她当场说,如果我说 Bryce 么,就显得我是抄袭他敷衍了事,除了他以外,还是前辈 Sale Pelletier 对我影响最大,他们是榜样。有理有节,谁也没得罪,聪明孩子。
Abbott 是出席者中唯一的非加拿大选手,“国际代表”。我没看见,不知道他说了些啥,希望没说什么太囧的话。据说 Patrick 耍宝逗大家捧腹大笑了。
Skate Canada 8g #1
Virtue Moir 及冰舞八
今次认识了几个加拿大冰迷,其中一个坚持认为 Tessa 跟 Scott 之间充满了化学反应,非常人能及。一方面自然因为 Tessa 长得好看,另一方面却是因为玩冰舞需要两个人时时刻刻手握着手不分离,时间一长两人如果不分一定会心灵相通。“你看他俩在场上的亲昵程度,如果我是 Jess 心里恐怕会有点儿悬着,”她说。
我提出反面观点,大多数的成功搭档都不是生活伴侣呀,Torville 和 Dean,Grichuk 和 Platov, Krylova 和 Ovsiannikov,Annasina 和 Peizerat,Bourne 和 Kraatz 还差点闹翻了。现在的就更找不出一对是工作结合爱情的例子了,Davis & White, Belbin & Agosto, Domnina & Shabalin, Delobel & Schoenfelder ,没有一对是发展出持久的恋爱关系的。唯一算是比较成功的夫妻档只有 Klimova & Ponomarenko(当时忘记了 Dubreuil & Lauzon,Denkova & Staviski,不过他们结婚不算太久)。她说,Dean 的前妻 Isabelle Duschenay 在自传里写,Dean 跟 Torville 之间的亲密感,远胜夫妻,让她嫉妒和受不了。据说 Victor Kraatz 其实也对 Shae-Lynn Bourne 有意思,而她对他没意思,让他太太觉得十分嫉妒。总之,即使他们没变成恋人,之间的感情也非常深和微妙。
我又说怪话:其实两个人那么通晓彼此反而不能发展出长久稳定的生活伴侣关系。两人之间知根知底,眼睛一眨对方即知道你的心情想法,岂不是跟老夫老妻一样?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小孩子肯定觉得老夫老妻这种关系实在闷得紧。如果我是 Tessa,也会被 Fedor 这种男生吸引的,多刺激啊。加拿大冰迷说这倒也是,CBC (抑或 CTV,忘了)采访过他们,问及十几年前开始一起搭档的时候是啥个情形。Tessa 说,当时我跟其他俱乐部里的女孩子一样,都在暗恋 Scott。(据说这个说法在星期天的 Q&A 中又被重复一遍,要是能搞到那个录影就好了。)我说,其实她说的是大实话吧?Moir 家族在本地溜冰事业中那么兴旺,无孔不入,名气那么大,大概 Scott 小时候也是个小名人,俱乐部里的小王子了。她说很有可能,当时他至少有两个哥哥已经玩冰舞之类小有名气。那么全俱乐部的女生都暗恋他倒也未必是夸张说法。然后她又爆料,在某电视访问中,Scott 的妈妈说,小时候送他们去冰场练习,在路上一对娃娃坐在车后座里一声不吭地坐俩钟头。听上去很可爱。
冰舞 FD 之前在走廊上,她指给我看 Tessa 的娘,打扮得很精致的瘦瘦不高的中年女,头发是银色的,也不知是染的还是假发。据说 Tessa 娘平时打扮非常一丝不苟,可见是女儿也是从小就被教育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练习的时候她又指给我看 Andrew Poje 的娘,就相对普通,没那么隆重。今年比赛在 Kitchener-Waterloo 地区,按照 Gopatrick 同学的说法就是全城的人都搞滑冰,也就难怪在场观众们都拼命照顾本地的小孩儿,Poje 和 Moir。据说 Moir 家族有上百人出席看比赛,是货真价实的向家乡父老交代了。在练习场里,他们看上去很保守,练得很少,大部分时间慢慢地转圈,run-through 的时候做几个主要的技术段落就差不多了。在瞎猜中她很悲观地怀疑 Tessa 的膝盖还没好透;我很乐观地猜测是因为教练保护他们的身体状况,象 Patrick Chan 那样赛前训练过猛有害无益。
然后讲起 Zueva ,她也承认 Zueva 绝对是更偏爱 Virtue Moir ,超过她手下的两对美国选手(现在 Belbin/Agosto 已经跳槽了,Davis/White 还在)。一方面是因为 Tessa 和 Scott 年纪颇小的时候就跟着她了,时间长,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 Zueva 离开俄国后入籍加拿大很久了,心里偏向加拿大多过美国 --- 不过这些都是我们的瞎猜。她还说,Scott Moir 性格非常外向,我问:“非常?”她点点头:"extremely." 我说,真巧,这几对孩子都是类似的搭配:Virtue/Moir, Davis/White, Dube/Davison,全部是男生性格外向而冲动,女生内向而稳重。
最后我感叹一句:都这么年轻,十年以后说不定都各自婚嫁别人去了。
今次认识了几个加拿大冰迷,其中一个坚持认为 Tessa 跟 Scott 之间充满了化学反应,非常人能及。一方面自然因为 Tessa 长得好看,另一方面却是因为玩冰舞需要两个人时时刻刻手握着手不分离,时间一长两人如果不分一定会心灵相通。“你看他俩在场上的亲昵程度,如果我是 Jess 心里恐怕会有点儿悬着,”她说。
我提出反面观点,大多数的成功搭档都不是生活伴侣呀,Torville 和 Dean,Grichuk 和 Platov, Krylova 和 Ovsiannikov,Annasina 和 Peizerat,Bourne 和 Kraatz 还差点闹翻了。现在的就更找不出一对是工作结合爱情的例子了,Davis & White, Belbin & Agosto, Domnina & Shabalin, Delobel & Schoenfelder ,没有一对是发展出持久的恋爱关系的。唯一算是比较成功的夫妻档只有 Klimova & Ponomarenko(当时忘记了 Dubreuil & Lauzon,Denkova & Staviski,不过他们结婚不算太久)。她说,Dean 的前妻 Isabelle Duschenay 在自传里写,Dean 跟 Torville 之间的亲密感,远胜夫妻,让她嫉妒和受不了。据说 Victor Kraatz 其实也对 Shae-Lynn Bourne 有意思,而她对他没意思,让他太太觉得十分嫉妒。总之,即使他们没变成恋人,之间的感情也非常深和微妙。
我又说怪话:其实两个人那么通晓彼此反而不能发展出长久稳定的生活伴侣关系。两人之间知根知底,眼睛一眨对方即知道你的心情想法,岂不是跟老夫老妻一样?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小孩子肯定觉得老夫老妻这种关系实在闷得紧。如果我是 Tessa,也会被 Fedor 这种男生吸引的,多刺激啊。加拿大冰迷说这倒也是,CBC (抑或 CTV,忘了)采访过他们,问及十几年前开始一起搭档的时候是啥个情形。Tessa 说,当时我跟其他俱乐部里的女孩子一样,都在暗恋 Scott。(据说这个说法在星期天的 Q&A 中又被重复一遍,要是能搞到那个录影就好了。)我说,其实她说的是大实话吧?Moir 家族在本地溜冰事业中那么兴旺,无孔不入,名气那么大,大概 Scott 小时候也是个小名人,俱乐部里的小王子了。她说很有可能,当时他至少有两个哥哥已经玩冰舞之类小有名气。那么全俱乐部的女生都暗恋他倒也未必是夸张说法。然后她又爆料,在某电视访问中,Scott 的妈妈说,小时候送他们去冰场练习,在路上一对娃娃坐在车后座里一声不吭地坐俩钟头。听上去很可爱。
冰舞 FD 之前在走廊上,她指给我看 Tessa 的娘,打扮得很精致的瘦瘦不高的中年女,头发是银色的,也不知是染的还是假发。据说 Tessa 娘平时打扮非常一丝不苟,可见是女儿也是从小就被教育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练习的时候她又指给我看 Andrew Poje 的娘,就相对普通,没那么隆重。今年比赛在 Kitchener-Waterloo 地区,按照 Gopatrick 同学的说法就是全城的人都搞滑冰,也就难怪在场观众们都拼命照顾本地的小孩儿,Poje 和 Moir。据说 Moir 家族有上百人出席看比赛,是货真价实的向家乡父老交代了。在练习场里,他们看上去很保守,练得很少,大部分时间慢慢地转圈,run-through 的时候做几个主要的技术段落就差不多了。在瞎猜中她很悲观地怀疑 Tessa 的膝盖还没好透;我很乐观地猜测是因为教练保护他们的身体状况,象 Patrick Chan 那样赛前训练过猛有害无益。
然后讲起 Zueva ,她也承认 Zueva 绝对是更偏爱 Virtue Moir ,超过她手下的两对美国选手(现在 Belbin/Agosto 已经跳槽了,Davis/White 还在)。一方面是因为 Tessa 和 Scott 年纪颇小的时候就跟着她了,时间长,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 Zueva 离开俄国后入籍加拿大很久了,心里偏向加拿大多过美国 --- 不过这些都是我们的瞎猜。她还说,Scott Moir 性格非常外向,我问:“非常?”她点点头:"extremely." 我说,真巧,这几对孩子都是类似的搭配:Virtue/Moir, Davis/White, Dube/Davison,全部是男生性格外向而冲动,女生内向而稳重。
最后我感叹一句:都这么年轻,十年以后说不定都各自婚嫁别人去了。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09
宫部美雪:火车
因为看见饭饭杨大力推荐,随手居然在网上找到了这本小说的电子版,就看了。越看越是心惊肉跳,历史重演,反复地循环,这些被她一针见血、追根究底描写出来的主题,虽然是九十年代的日本,却好像直接从美国这两年的报纸头条撕下来的: 父母辈赶上经济泡沫而负债买房,无力偿还,被地下钱庄和黑社会逼得走投无路;儿女辈则因为贪恋物质,用消费填补空虚心灵而欠下信用卡债务而破产,不得不小小年纪就宣告破产,在名声和面子至关重要的日本社会里低声下气地生存。
很多地方差点把我看哭了,真是罕见的好作品呀,特别是联想到眼前四周到处都是血淋淋的实例,宫部美雪的现实主义显然是建立在很多资料和调查上的,可与investigational journalism比美。不仅把社会现实和机制,the big picture,阐述得头头是道,而且深挖人性的心理而不是简单化地把责任推到贪恋的消费者或者邪恶的商业势力之上,把“负债”这个庞大的公害问题准确而完整地讨论过来,并且用具体的情节,个人悲剧,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让人看了简直绝望。
但是,在灰暗的主题之外,也有很多幽默温情的小段子,所有的配角,不论戏份多少,都性格栩栩如生,心理结构极其准确真实,一丝不苟,绝无不和谐的音符,也没有敷衍了事的痕迹。如新城乔子的前夫,男主角的十岁儿子,男主角的同事,给家里的老鼠取名字的单身汉。特别让我佩服至死的是一段描写失踪女人关根彰子的青梅竹马的男朋友现在的太太(听上去好绕口),真是太厉害了,短短一场戏,把复杂而模糊的人性照得雪亮,简直写到人心坎儿上了。
另外一个特别让我戚戚的特点是,小说的情节虽然复杂曲折,但是非常合理可信,没有七弯八拐生硬的编造。其中男主角本间警探不止一次地对胡猜的人说:你看推理小说看多了。哈哈!作者对各色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主义的信赖,故事全靠人性的内在逻辑发展,让我觉得她很有 George Simenon 之风。
跟着饭饭强烈推荐一下,我是在这里在线阅读的。
很多地方差点把我看哭了,真是罕见的好作品呀,特别是联想到眼前四周到处都是血淋淋的实例,宫部美雪的现实主义显然是建立在很多资料和调查上的,可与investigational journalism比美。不仅把社会现实和机制,the big picture,阐述得头头是道,而且深挖人性的心理而不是简单化地把责任推到贪恋的消费者或者邪恶的商业势力之上,把“负债”这个庞大的公害问题准确而完整地讨论过来,并且用具体的情节,个人悲剧,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让人看了简直绝望。
但是,在灰暗的主题之外,也有很多幽默温情的小段子,所有的配角,不论戏份多少,都性格栩栩如生,心理结构极其准确真实,一丝不苟,绝无不和谐的音符,也没有敷衍了事的痕迹。如新城乔子的前夫,男主角的十岁儿子,男主角的同事,给家里的老鼠取名字的单身汉。特别让我佩服至死的是一段描写失踪女人关根彰子的青梅竹马的男朋友现在的太太(听上去好绕口),真是太厉害了,短短一场戏,把复杂而模糊的人性照得雪亮,简直写到人心坎儿上了。
另外一个特别让我戚戚的特点是,小说的情节虽然复杂曲折,但是非常合理可信,没有七弯八拐生硬的编造。其中男主角本间警探不止一次地对胡猜的人说:你看推理小说看多了。哈哈!作者对各色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主义的信赖,故事全靠人性的内在逻辑发展,让我觉得她很有 George Simenon 之风。
跟着饭饭强烈推荐一下,我是在这里在线阅读的。
Friday, November 13, 2009
Skate Canada
下星期的此时,我已经坐在 Kitchener, Ontario 的溜冰馆里看 Skate Canada 比赛啦。很希望 David Wilson 也在,能被我抓到聊几句。Kitchener 跟 Berri 俱乐部离得近,大概他们一群人都会溜达过去的。Patrick Chan 同学目前的消息是一定会参加,当然还有其他几个值得看的选手和节目。
2011 全美赛在 Greensboro, NC,方便且便宜,我已经算盘打上了。全国赛一比就是一星期,旅馆吃勿消。
2011 全美赛在 Greensboro, NC,方便且便宜,我已经算盘打上了。全国赛一比就是一星期,旅馆吃勿消。
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The Night Watch
Sarah Waters 的二战时期小说采用了近似电影 Memento 的手法,倒着讲,从1947,到1944,到1941,不过我还在看1947 的部分,尚未感受到倒叙的作用。她在 Fingersmith 里也用了小小的 gimmick,两个女主角轮换着视角用第一人称叙述。都不算什么特别奇突新颖的手法,用来十分若无其事,而且对主题有贡献。
跟维多利亚历史背景相比,二战之后的设定没有那么新奇,而且作者不经常炫耀时代背景特色与细节,并不每页必含明显的 research 成果。我很喜欢的一点是她集中精力把特定时代感融进战后的人物心理中而不是外物道具的细节上,刚刚生还世界大战,英国虽然没有被直接入侵却并不缺少 trauma,年轻人如何经历了末世之后仍然打起精神活下去。
跟 Fingersmith 留下的感觉类似,在感情上有点疏离感,不容易代入感受其中的弯女的缠绵爱情纠葛段落。作者同时下手几段关系,有女同志,男同志,男女异性恋,以及三角异性恋,有些颇为敏锐而不俗的观察,真是 something for everythone。异性恋似乎更加有声有色---抑或只是我的角度限制。
回想起来,即使是弯男小说,让我爱看的 (例如Stephen McCauley) 也并非恋爱浪漫的桥段。
跟维多利亚历史背景相比,二战之后的设定没有那么新奇,而且作者不经常炫耀时代背景特色与细节,并不每页必含明显的 research 成果。我很喜欢的一点是她集中精力把特定时代感融进战后的人物心理中而不是外物道具的细节上,刚刚生还世界大战,英国虽然没有被直接入侵却并不缺少 trauma,年轻人如何经历了末世之后仍然打起精神活下去。
跟 Fingersmith 留下的感觉类似,在感情上有点疏离感,不容易代入感受其中的弯女的缠绵爱情纠葛段落。作者同时下手几段关系,有女同志,男同志,男女异性恋,以及三角异性恋,有些颇为敏锐而不俗的观察,真是 something for everythone。异性恋似乎更加有声有色---抑或只是我的角度限制。
回想起来,即使是弯男小说,让我爱看的 (例如Stephen McCauley) 也并非恋爱浪漫的桥段。
Sunday, November 8, 2009
Mad Men Kick Ass
Season 3 finale was a shocker.
Everything has been going down the toilet. Kennedy is assassinated. Sterling Cooper is being sold. Betty tells Don "I don't love you any more". Life is disintegrating around Donald Draper. He is losing his grip.
Bang! Comes a fantastic, kickass Episode 13: "Shut the Door. Have a Seat."
In a way the finale reminds me very much of the kindhearted Maugham: Everyone gets what he or she wants in the end.
Betty gets her new upper-class Daddy figure in the politician. Roger gets Joan back. Joan gets her old job back -- with an upgrade. Lane Pryce avoids the fate of being shipped to Bombay and gets to stay in New York. Pete gets to be the head of accounts and makes partner. Peggy gets respect from the man she has looked up to and wants to become. And Don Draper gets to reinvent himself all over again, this time to start his own agency, as well as a new life.
The scene in which Don begs Peggy to come with him is the closest to a lovemaking scene for him throughout the entire series. He has never had as much chemistry with any of his lovers.
The episode is also brilliant observation about corporate mergers that reminds me of the pharma industry. After all the critique and revelation about the dark side of the American Dream, here Weiner and co. take a U-turn and give us the upside, the spirit and joy of reinventing oneself. 置之死地而后生。
The episode is also hilarious and fully of clever one-liners.
A triumph.
Friday, November 6, 2009
刚开始看:Sarah Waters
昨天居然一天把 Concourse 看完了。得奖(Shamus 奖)作品果然厉害,谜底重重叠叠,复杂至极,而且涉及很多社会和道德的模糊地界。
今天开始看 Sarah Waters 的 The Nightwatch.
今天开始看 Sarah Waters 的 The Nightwatch.
Thursday, November 5, 2009
Concourse
不幸患上凶猛的流感,而且疑似猪流感(因为上礼拜刚打完普通流感疫苗),浑身酸痛,在家躺着,看会儿小说睡会儿觉。把 S.J. Rozan 的侦探小说 Concourse 看了一半。很有硬煮风格,语言很生动,男主角略微有点感伤主义,但是语气够“硬”,如果没见过作者大概会相信作者是男的 --- 这也是她用缩写代替名字的缘故吧。
故事设定在纽约 The Bronx,时间背景好像是80年代。这是我喜欢读好的侦探小说的原因之一,非常贴近生活的热腾腾的现实主义,而不是文学家在大学校园里炮制出来的叽叽歪歪。 Lisa Scottoline 的南费城,Richard Price 的纽约下城,George Pelecanos 的华盛顿,好像 anthropology 研究附送悬念和解密的快感。
故事设定在纽约 The Bronx,时间背景好像是80年代。这是我喜欢读好的侦探小说的原因之一,非常贴近生活的热腾腾的现实主义,而不是文学家在大学校园里炮制出来的叽叽歪歪。 Lisa Scottoline 的南费城,Richard Price 的纽约下城,George Pelecanos 的华盛顿,好像 anthropology 研究附送悬念和解密的快感。
Wednesday, November 4, 2009
The Way We Were
Tuesday, November 3, 2009
Killer Smile (Lisa Scottoline)
最近忙着干活儿,书看得超慢。Scottoline 的律师侦探小说总算云开雾散,被我消灭掉了。
她的风格很好玩,啰啰嗦嗦的,事事都要解释清楚,跟情节无关的 red herring 也解释得过分清楚,加上插科打诨,人物互通情报,话特多。我看惯了草灰蛇线藏着掖着的类型,有点不习惯。后来忽然就想起这种叙事风格为什么似曾相识了!电视里的本地国际台 MHz Networks 有时播放意大利侦探电视剧 Montalbano 警长系列,也是一样的口吻,虽然都是悬疑,但是大家叽哩咕噜地讲个不停,线索都要讨论三遍,再加上插科打诨,早问三次安,晚道三次别,呱啦呱啦,三姑六婆街坊邻居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
既然是律师悬疑故事类,结尾少不得要来一个掉包袱的法庭戏,如 Perry Mason。这一本也不例外,虽然坏人没有当场认罪,还真挺激动人心的。
小说里有大量的爱呀爱的,大量的亲情友情爱情,大量的搂搂抱抱---不过都是在公开场合搂搂抱抱!爱憎和善恶非常分明,完全没有任何心理暗流、纠结矛盾、跟自己过不去的成分,一切都是如此直通通的热烈表达,没有灰色地带,但是绝不会让人觉得虚假粉饰或者天真得可耻。太意大利了!Lisa Scottoline 虽然是南费城土生土长,当地移民保留祖籍的意大利传统尤甚纽约,非常有民族色彩。难道,世界上的意大利人都是一样的脾气吗?
所以,现在我又疑心 Rome 电视剧不够原汁原味了。说不定意大利人都跟 Mark Antony 那样的,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哪有英国人那么扭捏罗嗦复杂?可惜世界上就没几个人能有意大利人的运气,大家多半都得在纠结和矛盾中挣扎,真是学也学不来。
她的风格很好玩,啰啰嗦嗦的,事事都要解释清楚,跟情节无关的 red herring 也解释得过分清楚,加上插科打诨,人物互通情报,话特多。我看惯了草灰蛇线藏着掖着的类型,有点不习惯。后来忽然就想起这种叙事风格为什么似曾相识了!电视里的本地国际台 MHz Networks 有时播放意大利侦探电视剧 Montalbano 警长系列,也是一样的口吻,虽然都是悬疑,但是大家叽哩咕噜地讲个不停,线索都要讨论三遍,再加上插科打诨,早问三次安,晚道三次别,呱啦呱啦,三姑六婆街坊邻居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
既然是律师悬疑故事类,结尾少不得要来一个掉包袱的法庭戏,如 Perry Mason。这一本也不例外,虽然坏人没有当场认罪,还真挺激动人心的。
小说里有大量的爱呀爱的,大量的亲情友情爱情,大量的搂搂抱抱---不过都是在公开场合搂搂抱抱!爱憎和善恶非常分明,完全没有任何心理暗流、纠结矛盾、跟自己过不去的成分,一切都是如此直通通的热烈表达,没有灰色地带,但是绝不会让人觉得虚假粉饰或者天真得可耻。太意大利了!Lisa Scottoline 虽然是南费城土生土长,当地移民保留祖籍的意大利传统尤甚纽约,非常有民族色彩。难道,世界上的意大利人都是一样的脾气吗?
所以,现在我又疑心 Rome 电视剧不够原汁原味了。说不定意大利人都跟 Mark Antony 那样的,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哪有英国人那么扭捏罗嗦复杂?可惜世界上就没几个人能有意大利人的运气,大家多半都得在纠结和矛盾中挣扎,真是学也学不来。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The Ending of Le Samourai (1967), Explained
A quick online search after watching Jean-Pierre Melville's Le Samourai confirmed my suspicion: The plot is very rarely understood b...